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汽车新闻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_2024车价会暴跌吗

佚名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_2024车价会暴跌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2.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现在是买车的最佳时机?3.打响的是价格战,加速的却是新能源汽车品牌重新洗牌???????????????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_2024车价会暴跌吗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2.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现在是买车的最佳时机?

3.打响的是价格战,加速的却是新能源汽车品牌重新洗牌?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_2024车价会暴跌吗

?????????????????????

       两个多月的价格战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

       3月19日,阿维塔11单电机版正式亮相,将于24日上市拉低售价门槛;十多天前,埃安Y拿出了11.98万元的Younger版;比亚迪海豹工信部申报的新款长续航车型动力缩水60Kw,预计其售价将下调至24万元左右;据传小鹏P7i还有一款磷酸铁锂版车型作为“后手”来拉低入门款价格……

从官降、各种权益释放,到地方政府下场提供巨额补贴,再到改动核心配置的新款车型上市,这场价格战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场。

这不再是以往压榨经销商和车企短期利润的去库存、抢份额之战,而是对市场格局、产品价值和底层技术能力的较量和重构。

       “血战“背后,事关未来的先手牌正在被激烈争夺。

01

价格战效果如何?

目前来看,特斯拉Model Y价格是降到位了。

通过1月份4万元左右的降幅,Model Y在2月份开始回到“月销3万“的趋势当中,并对竞争对手产生了连锁反应:

       比亚迪宋PLUS对Model Y的销量优势差距在2月被快速拉近;

       更快做出反应的埃安Y在2月反超宋Pro,与元PLUS的销量差距也缩小了近一半;

       比亚迪、埃安在15-20万元级的竞争烈度传导到8-12万元级的哪吒“身上”,哪吒V从月销过万直接跌落到3千辆的级别。

紧凑型的比亚迪宋/元新能源和埃安Y并不是中型的Model Y的直接竞品。但当新能源SUV市场的定价车型拿出新价格时,尽管中间存在10万元的价差,还是必须“跟牌”:

       降价前,Model Y入门款车型与宋PLUS顶配的价差在29%左右,后缩小至21%,在比亚迪3月份优惠6800元后又扩大到24%。

ModelY直接竞品的日子就更加“难过”。

       1-2月,问界M5、阿维塔11和飞凡R7都提供了1.6-3万元不等的实际优惠,但整体入门款价格仍高于Model Y的25万元。而“换电”、“选配基金”等大礼包依旧无法撬动市场:问界M5与Model Y的销量差距从去年12月的356%扩大到2月的1235%。阿维塔11和飞凡R7的前景也是不容乐观。

对比Model Y,Model 3的降价对销量的促进效果不大。

       1月份3万元左右的降价只为Model 3带来了3%的环比增长,2月份环比下降55%。

       作为直接竞品的比亚迪海豹受到的影响并不持续,与Model 3的销量差距在过去三个月分别为20%、152%和81%,海豹2月销量环比11.6%的下降幅度远小于Model 3。

       倒是作为Model 3“平替”的深蓝SL03在Model 3入门款与其顶配价格几乎重叠后,受影响严重,在1月中止了月销过万的上升势头,并在2月迎来了较大的跌幅。

不过目前,直接竞品和“平替”都没有对Model 3的降价做出激烈反应,3月海豹拿出8800元的优惠,深蓝2.2万元的优惠有1万辆的限额。

02

精打细算,告别堆料

从哪儿降价?首先被降的,是过去两年大堆特堆的智能驾驶系统。

       2月的方案中,阿维塔11赠送一年城区智驾功能 (700元/月);飞凡R7赠送2年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软件包使用权(500元/月);小鹏P7i更是全系标配XPILOT和XNGP(入门款外)。

赠送/标配的背后,是智能驾驶的商业模式已从之前的卖软件,变成了卖硬件。

       以小鹏P7i为例,能实现城市领航的Max车型比Pro贵2万,可能的22万元磷酸铁锂版是否会只提供基础L2级能力,犹未可知。

小鹏的价格也是目前智驾系统能力的市场标价:

       L2级基础能力“免费”提供,对应1-2个前视摄像头、1-3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2个毫米波雷达,和10TOPS左右算力的芯片;

       高速NOA和记忆泊车功能增加2万元,硬件在L2基础上升级为800万像素摄像头和10-100TOPS算力芯片;

       城市NOA和代客泊车功能再增加2万元,硬件增加激光雷达、算力达到200-500TOPS。

       目前,尚未落地的城市领航功能仍属订阅付费类,价格多在500-700元/月。但已经广泛落地的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功能都已随硬件成为“标配”。

再进一步呢,直接砍掉高阶智驾硬件也成为车企价格战的选项之一。

       在上市时主打“屏霸”智舱和全融合智驾的“卷王”飞凡R7,此次价格调整为:顶配上浮2万元增加1颗Orin(原有一颗)、1颗激光雷达;

       其它车型降价2万,疲劳监测、自动变道、4D雷达由标配变为选装,英伟达Orin芯片降级为Mobileye Q4H、5G网络将为4G。

       “现在的用户越来越了解自己的需求。我们通过配置的细分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飞凡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刘晨表示。

从需求来看,智能驾驶水平并不直接影响销量。

       2022年,特斯拉官方表示只有1-2%的中国车主选购6.4万元的FSD,3.2万元的增强智能驾驶功能也只有很少的人购买;

       在15-20万元级的比亚迪、埃安、深蓝车型上,也大都以成本为2000-3000元的1V1R、1V3R的博世L2级智能驾驶功能为主;

       30-40万元级的极氪001采用只有48TOPS的Mobileye EQ5方案,高阶智驾驶系统售价1.6万和3.5万元,也并不影响其在去年实现月销过万。

有知情人士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今年激光雷达的车企订单砍单严重。

不卖软件卖硬件,困难的时候先砍智能驾驶硬件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智能驾驶技术尚不完善,冗余堆料后,但仍存在风险导致实际使用率低,造成用户“花1000TOPS的钱,发挥50TOPS的功能”,难以形成真正支撑价格的卖点。

而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智能驾驶堆料卷法结束后,下一个或将是电动化中的电池和电机堆料竞赛的终结。

03

技术主导的成本竞争

终结终端堆料的卷法,并不等于车企间在电动、智能化技术上停止竞争。事实上,此次价格战最不同于以往的是在于发起者打的并不是“消耗战”。

       截至2022年Q4,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5.9%。由此计算,如果特斯拉若为了实现今年30%-40%的增长目标而愿意抹平毛利的话,在全球范围内还有17%左右的降价空间。作为对比,1月份的这一“刀”,特斯拉的最高降幅“才”13.5%。

       换而言之,即使是这样的价格屠刀,特斯拉仍是赚钱的。与此同时,特斯拉FSD beta版在北美已推送40万辆,反响不错。今年中国第一批进口的Model S/X则已更新为HW4.0硬件。

高达25%的汽车毛利率和90%的FSD递延收入毛利率成为特斯拉打这场价格战的底气所在。但究其根本,软硬件的高毛利率是基于特斯拉对汽车产品、制造和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创新变革所实现的。

       跑通大构件的一体压铸帮助特斯拉大幅提升组装效率;而4680电池装配如果彻底跑通生产,又将在效率和成本上让特斯拉再进一步;

       部分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使Model Y的线束长度只有1.5公里,是分布式架构燃油车的十分之一所有,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提升装配效率;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之前沟通会上则直接点明,特斯拉自动驾驶硬件系统成本1000美元,以成本控制见长的理想则为4000美元。

因此,中国企业要与特斯拉打这场持久的价格战,拼的将不只是短期利润甚至现金流,而是在底层技术上的追赶和革新。

       目前,包括吉利、小鹏、蔚来都已跑通了大构件的一体压铸生产技术;多个中国车企已投资或计划投资数十亿元,用于租用或建设自有的超算中心,供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迭代;今年,中国车企基于SOA架构的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整车操作系统架构、城市领航功能都将开始大规模落地。

此次价格战或将前所未有的激烈和“血腥”,是对各个企业产品、技术、体系能力的全面拷问,甚至成为不少企业的最后一场“淘汰赛”。但“活下去”并不是最终目的,技术和产业体系的升级迭代才是战斗着的各方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现在是买车的最佳时机?

       昨天晚些时候,中文互联网上突然流传出这么一张图,大体内容为:如果你有40万,应该怎么花?

       图中给出了三种答案,一种是购买一台理想L8;第二种则是购买一台小鹏P7,剩下的钱则是购买奢侈品和进行一次全家国内游等;第三种则是购买零跑C11增程版,剩下的钱还可以买爱马仕、欧米茄手表和出国旅游等。

       简单来说,这张图的初衷就是为体现零跑C11增程版的用车体验可媲美理想L8、小鹏P7等车型,但同时它的性价比又足够高,相同预算下除了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车子,还能为家人购买更多增加幸福感的物件。

       但是,作为新造车圈最会“冲浪”的CEO,李想亲自下场对线,指出中的爱马仕包包实际价值为理想L7 Max的两倍,即质疑这张对比图作者的不严谨。但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了,因为这张“导购”图背后所蕴含的意思,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地方,换句话说,3月1日零跑汽车召开的新品发布会,正式拉开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最为疯狂的价格战帷幕。

零跑汽车,价格屠夫

       上述的小标题,便是对本次零跑汽车发布会的高度总结,这次零跑官方更新了旗下三款车型的2023款指导价,其中23款T03的指导价区间为5.99万-8.99万元;23款C01 14.98万-22.88万元;23款C11 15.58万-21.98万元。

       具体来说,零跑T03既是品牌最亲民的车型,也是品牌的销量支柱,其主打的微型纯电车市场向来竞争激烈,也是诸多品牌赔本赚吆喝也要做的买卖,为的就是抢占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但其实自2022年开始,微型纯电车市场受供应链紧张以及电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也是逐步走高,以300公里续航的宏光MINIEV 2022款GAMEBOY 玩乐款为例,其指导价为6.78万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车整体的配置水平还是比较“丐”的,不支持快充功能;仅主驾配备安全气囊;没有倒车影像和中控屏。

       反观23款零跑T03,即使从今年开始国补退出,但新款车型的价格却是不升反降,原来价格是8.25-9.95万元,现在是5.99-8.99万元。具体来看,新款零跑T03同为300km续航的版本车型,指导价为6.99万元,只比上述的宏光MINIEV贵了2000元,却多出了副驾安全气囊、快充、倒车影像功能以及10.1英寸的中控大屏,这性价比真的没谁了。

       23款C11纯电则从原来6个配置车型缩减到4个,除顶配车型为双电机外,其余均为单电机版本,同时其价格也从原来的18.58-23.98万元降至现在的15.58-21.98万元。而受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新车的性价比有多突出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手持22万的购车预算,你会选择顶配的23款C11纯电,还是咬咬牙多加几万,去购买入门版的特斯拉Model Y?

       23款C01依然提供5款车型,不过这次新增了一个单电机版本车型,并且将原来的指导价区间19.38-28.68万元降至现在的14.98-22.88万元。总之一个浅显的道理,同样的预算,你会选择零跑C01这台舒适性、辅助驾驶、智能配置拉满的中大型纯电轿跑,还是购买特斯Model 3的入门版本?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定位为中型纯电轿车,在定位上就要比零跑C01小一级;而同为中大型纯电轿车的比亚迪汉EV,其指导价区间为21.98万-23.98万元,但续航最长仅有605km(NEDC工况),反观23款零跑C01 717智享版(指导价21.68万元),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17km。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点车型,也是零跑品牌首款增程式车型,全新的C11增程版,其性价比更是令人无法拒绝。具体来看,其入门版车型便搭载了容量为30.1kWh的电池组,CLTC工况最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80km;高配车型则搭载43.7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285km。也就是说,如果具备较好的补能条件,消费者基本可以实现城市、日常通勤的纯电出行,在最大程度上节省用车成本。

       而说回价格,全新C11增程版的指导价区间为14.98-18.58万元,其中长续航版的起售价为16.58万元。这里必须要说的是,C11增程版定位于中型SUV,其轴距达到了2930mm,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这使得新车不仅能够有效照顾到全家的舒适出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驾控需求。

       若我们聚焦15-20万级增程式SUV的细分市场,其实可以看到全新C11增程版没有直接竞争的同级别竞品,即使将目光放大到15-20万级新能源SUV或燃油车市场,零跑C11增程版依旧有着不小的空间、配置以及性能优势,具体的就不举例了,大家直接参考零跑官方给出的标准对照表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零跑汽车在这次公布全系产品的全新价格后,势必会引起一大票友商的强烈关注,而网友将其称之为“价格屠夫”无疑是十分正确且简洁的描述。

       那么,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全栈自研,降价的底气

       此前的三年大疫,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十分煎熬,而随着时间进入2023年,消费市场的全面放开,新能源渗透率、消费者认可度的持续走高,以及新能源车企的产能扩大、电池供给的逐渐充足、芯片荒的缓解等等影响因素,一起促成了消费者感知尤为强烈的车市价格战,这其中有一个概念也被多家车企反复提及——油电同价。

       因此基于上述市场大背景的思考,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也于昨天的发布会上提出:零跑汽车将重新界定15-20万级汽车价值标准。实际的成效我们也看到了,零跑目前的产品矩阵,不仅在价格上做到了同级最低,同时在产品价值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而这一切则皆基于零跑汽车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全栈自研。

       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已是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域自研能力且垂直整合度最高的智能电动车企,已实现整车成本70%的自研自造能力;除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

       全栈自研的好处无需多言,一是研发成本可控,可有效降低整车成本;二是整车性能更强,可充分发挥各研发团队的协作性,能够打通软硬件的壁垒,有效杜绝外部供应商的兼容问题;三是抗风险能力更强,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让企业具备更强的话语权,为企业构建技术护城河。

       尽管对于消费者而言,企业是否坚持全域自研其实一点不重要,一是他们感知不强,二是技术领先所导致的购车门槛升高,这更会让消费者丧失了解该车/品牌的兴趣。因此零跑的做法,我个人是十分推崇的,正如创始人朱江明在发布会上所强调的“豪华平权”,恰如零跑对技术的坚持和追求,这才能够用更低的成本造出更好的车,呈现出现在零跑的价值标准:15-20万的零跑标准,30-40万元的用车享受。

写在最后

       其实回想起2022年底,眼瞅着国补即将退出,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又居高不下,彼时的大家普遍对新一年的新能源车市发展持悲观看法。可放眼当下,即使没有国补的扶持,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反倒是越战越勇,不论是产品力还是价格,相比同级别/价位油车展示出了更高的竞争力。

       这正如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发布会上所表示的:“零跑追求的不只是‘油电同价’,而是电车比油车价格更低。”总之,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期待敢于打破行业标准、敢于对标任何同级竞品的零跑汽车,在亲手拉开新能源车价值大战序幕后,又将会上演怎样的精彩表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号车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打响的是价格战,加速的却是新能源汽车品牌重新洗牌?

       要说近段时间汽车行业里面最热的话题,估计就是“降价促销”。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打响新能源降价第一枪后,湖北与东风系汽车品牌的“政企补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并把降价的战火从新能源领域引到了燃油车领域。这波降价潮波及的范围之广泛、降价幅度之大,是此前比较罕见的。

       湖北这波降价潮的持续蔓延,也引发了汽车市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的车企选择跟风降价,有的车企则处于观望之中,还有的车企选择“我不跟,我还保价”,推出限时保价政策来应对这波来势汹汹的汽车降价潮。然而,这些保价政策究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还是另有隐情呢?今天轱辘哥就跟大家聊一下。

降价与保价各出奇招,谁是最大赢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通过官降、补贴等多种不同形式加入到价格战中。从最初的东风系列车型大降价,“12万买雪铁龙C6”的史诗级降价迅速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再到上汽大众、北京现代、长安汽车等车企,公布各自企业版的限时优惠促销方案。更有车企打出了买一送一的口号,比如买bZ4X送威驰,买ID.6送朗逸等等,优惠幅度之大简直前所未闻。

       一边是东风汽车、北京现代的降价大促,但另一边,也有车企学起京东、淘宝之类的购物平台推出保价政策。理想汽车率先给出了“90天价保”政策,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购买一台理想的产品时可以享受到90天以内,若官方调整指导价格,则可申请退还差价的服务。随后,零跑、领克、哪吒、腾势、起亚都推出了90天保价。极狐汽车则推出了120天保价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向来不降价的蔚来,在发稿截止日,并没有给出保价承诺。

       同时,作为豪车的代表,奥迪、保时捷等外资品牌也不会轻易加入“价格战”。奥迪全球CEO杜思曼日前来中国访问时谈到中国市场激烈的价格战时表示,奥迪不会跟着每一轮“价格战”的节奏走,但是会细致观察竞争对手的举动,因为它将关系着奥迪的战略决策。

降价潮冲击国内汽车市场秩序

       价格战对汽车产业到底是推动?还是伤害呢?对汽车企业而言,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刀。一方面,通过价格优势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缓解库存压力和资金困境。另一方面,汽车降价必然会对品牌力产生不小的打击,未来大概率将无法回归往日的价格。

       而对于最近希望购车的消费者来说,降价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已经购车的用户来说,终端销售价格的大幅下调,会让自己做了“冤大头”。在网络投诉信息也可看到,车企背刺也引发了车主们的集中维权,正在成为投诉的重灾区。最近长安深蓝最高4.2万元的降价,众多被割了韭菜的车主已被激怒,各式维权已经展开。

       所以面对降价狂潮,部分车企纷纷推出限时保价政策,无疑是一步好棋。毕竟,大部分消费者都怕自己刚刚购买到的产品就发生降价,动不动超过万元的价格浮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属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了保价政策就可以解决消费群体的疑虑,像是给消费市场喂了一颗定心丸,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同行可以跟进。

为了生存,车企满满求生欲

       无论是降价还是保价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属于汽车行业的无奈与隐忧。据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仅为267.8万辆,同比下降19.8%。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不得不开启一场“自救”,怎么才能干掉对手保住自己,甚至活下来,都相当的不容易。

       但是,如果价格大战继续,车市情况会越来越严峻。因为降价在局部市场掀起购车热的同时,也会让消费者产生了持币观望的心态——买涨不买跌。消费者会认为,汽车仍有较大降价空间,如果现在购买肯定是“高位站岗”,总觉得自己“买亏了”。降价也意味着车企可能“卖一辆亏一辆”,这会降低了整车制造企业的利润,同时也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降价会使过去行业建立起来的稳定商业预期被打破,产生各种预想不到的后果。

       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降价,不同的汽车品牌也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品牌特点,采用多种直接降价以外的策略,比如技术升级、营销服务等,避免深陷价格战的泥沼中。前不久,长城汽车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以插电混动标配四驱间接回应了此轮降价潮,这表明长城汽车在面对汽车市场价格波动、销量疲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将以技术晋级的形式来寻求破局。

       无论如何,降价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次优选择。在轱辘哥看来,一时降价带来的消费提升也只是短期效应,只有拿出具备吸引力的产品,才是长远之计。事已至此,接下来汽车行业最应该想办法消除消费者的“持币观望”心理,早日回归正常的市场秩序。而消费者也应该理性对待这一现象,无论是降价还是保价,大家都不必过于担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当前汽车降价浪潮下,不少消费者出现了围观的态度,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给出保价政策的车企,更多的是维持自身的利益,希望短期内可以让客户增添信心、消除顾虑,进一步促进品牌的销量。无论接下来是降价还是保价,肯定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至于会掀起多大的浪花,让我们继续期待。如果你今年有买车计划的话,轱辘哥建议现阶段还是要继续观望,待价格稳定之后再出手也不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特斯拉在1月份的突然大降价,再到3月份湖北东风系车型打折促销,各大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进入到了高潮。据统计,现在已经有超40家汽车品牌卷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之中,甚至连奔驰宝马都给出了10万元的降价,丰田更是给出了买bZ4X送威驰的“买一送一”活动,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这场价格战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燃油车市场的降价很少有出现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即便是降价,中国汽车品牌降幅也远小于合资品牌。而中国汽车品牌降价主战场,反倒是集中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又是为何呢?

国产燃油车利润太低,无法参与价格战

       要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就得知道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车企参与价格战。就简单来说说湖北吧,毕竟是这场价格战的发起者,湖北为什么可以成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大省?主要就是归功于东风汽车集团的加持,入驻湖北的东风汽车集团不仅为湖北带来了众多就业岗位,同时也是湖北GDP的贡献者,对湖北来说,东风汽车绝对不容有失。

       但在近几年,因疫情的影响,东风汽车在销量和营收上都在不断下滑,湖北为了拯救东风,同时也是为了自救,不得不为促进汽车消费出台相应政策,湖北仅东风系车型才享有如此大的政府补贴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同时,湖北东风汽车近几年的遭遇也只是国内合资车企现状的一个缩影,除了像广汽丰田这样少数几个合资品牌能在这几年稳重销量外,绝大多数合资品牌销量都在不断下滑。所以,为了在后疫情时代提升销量,降价促销也就成了最简单和收效最大的方式。

       再来看看中国汽车品牌这边,中国汽车品牌阵营两极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主要就是看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奇瑞这五大品牌,且这五大品牌除了长城外,销量都是在稳步提升,根本就没有销量下滑的压力。

       除此之外,单车利润率低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不参与价格战的一大原因,毕竟在利润率上,中国汽车品牌远不如合资车。这也就导致合资车即便有着大降价,仍能赚到收益,只是利润率会下降不少。如果中国汽车品牌也大降价,最终的结果就是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价格战背后的新能源车企已到生死存亡时刻

       再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在202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新势力品牌将面临重新洗牌的说法,这也没错,因为在2020年以后的确有不少新势力品牌破产。但相比2020年的境遇,在各新能源车企大打价格战的当下,现在的新势力品牌所面临的形势无疑更为严峻。

       从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来看,简直与十年前的手机大战一模一样。十年前,苹果强势杀入国内手机市场,点燃了国内智能手机浪潮,一时间诞生了不少手机品牌,跨行造手机的现象就犹如今天的跨界造车。但经过多番厮杀,现在的手机市场也仅剩下苹果和“华米OV”,像是乐视、格力、酷派、魅族等手机厂商,最终的结局不是破产就是被收购。

       再来看看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正面临着与智能手机当年一样的境遇。特斯拉就好比当初的苹果,随着特斯拉价格的不断下探,不得不让新势力品牌跟着降价,但要知道的是,特斯拉降价是因为有着足够高的利润率,即便是降价仍有着不小的利润。

       反观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几乎全都还未能实现盈利,都是在亏着卖车,参与价格战的结果就只能是亏损不断加剧。而面对不断的亏损,这些新势力品牌又能硬撑到何时呢?更何况,现在特斯拉的价格还远没有到达特斯拉的价格红线,在未来还将不断降价,届时,新势力品牌又该如何应对呢?

所以说,在价格战的背后,新势力汽车品牌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将更加严峻,即便是“蔚小理”也不敢说能够在日益残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存活下来,更别提其它新势力品牌了。车轱辘可以大胆地猜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仍旧会是传统汽车大厂,绝大多数新势力汽车品牌都将破产或被收购。

写在最后:

       任谁也没想到,在后疫情时代的国内汽车市场会发生如此大的巨变,先是特斯拉掀起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是湖北打响燃油车降价第一枪,整个国内汽车市场都陷入了这场价格战之中。最终得益的无疑就是现在购车的消费者,而冤大头则是去年底刚购车的用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