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看车用车 看车用车

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_华为汽车事件

佚名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_华为汽车事件谢谢大家对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华为汽车2022款最新款价格(华为汽车价格大全电动汽车)2.华为汽车能否“吊打”特斯拉3.20天内5起新能源汽车事故这次炸穿顶棚炸飞尾门!4.华为汽车波

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_华为汽车事件

       谢谢大家对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华为汽车2022款最新款价格(华为汽车价格大全电动汽车)

2.华为汽车能否“吊打”特斯拉

3.20天内5起新能源汽车事故 这次炸穿顶棚炸飞尾门!

4.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_华为汽车事件

华为汽车2022款最新款价格(华为汽车价格大全电动汽车)

       华为汽车2022款最新款价格

       易车原创?北京X7作为北京汽车继全新命名推出后的又一款全新车型。它基于新的BMFA架构打造,车型定位为紧凑型SUV。不过处于10-15万的售价区间,有着像哈弗H6、长安CS75PLUS等强力竞争者。而不久前2022款北京X7的正式上市,换装更加智能的车机系统的它也补强了竞争力。同时全系自动挡起步也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您还不知道怎么选本文将为您答疑解忧。

       2022款北京X7推出5款车型,售价11.49-14.99万元。全系均采用1.5T+7DCT的动力配置,起步就为自动挡车型。

       外观方面,2022款的北京X7与老款车型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化,但在细节处进行了调整。首先中网采用了重新设计,采用高亮黑色的喷涂效果,造型依旧采用倒六边形设计,但内部结构发生了微调。大嘴的视觉效果还是很霸气的。

       车身侧面在车身颜色上进行了升级,顶配推出了双色车身设计,包括后视镜都采用了熏黑的材质,营造出一种具有悬浮式车身的感觉。同时车身尺寸方面,长达2800mm的轴距在同级别中占有很大优势,相比竞品哈弗H6、长安CS75PLUS来说空间会更宽敞。除11.49万元及12.49万元车型采用了18英寸轮圈,其余车型采用19英寸轮圈。

       内饰方面,2022款北京X7继续采用简约、科技、大气的“2+1”屏幕布局,同时新款北京X7在中控面板和门板上加入了全新的饰板,同样提升了整车的年轻感。

       2022款北京X7还新增主驾座椅自动加热及方向盘自动加热功能,当车内温度低于10°时会自动打开,更加人性化。

       车机方面是此次升级的重中之重,升级内容很多。首先针对UI及操作逻辑进行了优化外,还针对软件及可支持的功能进行了升级。包括开机欢迎语优化、开机速度优化、氛围灯颜色优化等等。总体来说就是操作起来更加流畅,同时布局简洁,哪怕是刚买了车的新用户也很好上手操作。

       同时在菜单内可以看到还首次搭载了应用商城,提供了像高德地图、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功能,均支持与手机账户打通共享使用,一个账号两个系统共同使用。同时在快应用界面还提供了多款小程序,包括像万年历、凤凰FM、星座查询等12种应用,即点即用无需安装更新,还不占用车机空间。

       此外2022款北京X7车机内置了华为HiCar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华为版的Carplay。首次使用只需通过手机蓝牙无线连接,输入Pin码后确认即可,之后上车就可以通过蓝牙自动连接。它可以借助手机、中控大屏、仪表、HUD屏幕、麦克风、喇叭、高精度的车辆数据等等,给汽车的座舱加入”家居、娱乐、工作、社交“一体的智能空间,此外提供将近30款应用。

       而如果在手机端的华为自有应用“智慧生活”中设置离家、回家模式的智能家居的场景卡,场景卡自动推送到车机。支持智能插座、智能灯、空气净化器、风扇等等家居的控制。

       同时手机中的日历信息、航班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在车机中显示,并可以一键导航到目的地。目前华为应用市场中Hicar专区的所有应用都可以在车机端启动、操控。

       据悉目前已上架的30个应用,不仅可以导航、听音乐、看视频,还可以支持视频通话等等。最关键的是无线连接,非常方便。等人、接人的时候停好车可以看上一集电视剧打磨时间。回家路上可以提前控制家中的风扇启动等等。说白了就是车机更智能,操作起来更方便,而且与手机、与家居的连接更紧密。

       据悉现在购买2022款X7的车主以上功能即可享受到,而老款车型的车主也不必担心,可以通过OTA及程序线下刷写实现。

       北京X7全系标配的配置比较基础,但都是日常能用到的。例如像LED远/近光灯、液晶仪表盘、12.3英寸触摸中控屏等等。

       在配置方面,我通过列举5款车型配备的配置及他们之间的售价差异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其中最为推荐的车型莫过于12.49万元的致尚版和13.59万元的致潮版。

       首先致尚版,相比最低配车型仅贵出1万元,但在配置方面多了将近20项。包括日常经常能用到的360°全景影像、无钥匙进入、前排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等等。同时还有着像新手能用到的并线辅助、偏离预警等功能,对于出行来说也是更加便利。

       不过如果手头资金富裕的朋友们,我更加推荐中配致潮版。首先致潮版相比致尚版又贵出1.1万元,但增加的配置还是比较实用的。包括12.3英寸的仪表盘以及此次升级后的华为HiCar功能,不仅是科技感更强,同样这也是2022款北京X7的亮点所在。同时像感应电动行李厢对于放行李、购物来说都非常的方便。所以想体验新款北京X7不同之处的朋友,13.59万元的版本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来看,2022款北京X7车机系统的升级对于现在喜爱科技、数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大竞争力。同时低配车型也采用了1.5T+7DCT的组合也加强了起售车型的竞争力。整体来看,在现款北京X7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智能化也更加具备科技感,采用双色车身、熏黑运动轮毂更是提升了整体颜值,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到店进行体验。

       华为汽车价格大全电动汽车

       大概25万-35万左右。

       华为汽车概念加固态电池加氢能源,发行价28.6万元,现价25万元左右,最高配价格34.49万元。

       氢能汽车,顾名思义,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产生动力推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

       现在制造氢气的方法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种:

       1)用电解水制造氢气。这种方法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理论上制造能行使1KM的氢气的电能可以驱动汽车行使5KM。

       2)用高压水蒸气注入天然气的方法来提取氢气,这个也是大部分的工业上制造氢气正在使用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制造氢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1.氢燃料电池的问题和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氢气的生产极其贵,目前生产的氢价格上远高于油,而电的价格只相当于油的15%左右,甚至更低,氢再低也降不到这个程度。

       2)氢能源汽车的质子交换膜是用铂金制造的,成本非常贵。丰田制造的氢能源的汽车售价大约723万6000日元,差不多是364000人民币。

       3)储存、运输氢需要远比电、油更高的成本和能源消耗,需要恒温、高压设备,危险性更高。氢气的存储其实远远比汽油和电池危险。

       4)需要大量的加氢站的建立,目前这类的加氢站还太少太少。

       5)氢气是最小的原子,因此非常容易外泄,在长期不开的汽车中,很容易慢慢外泄。

       华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28万

       您好,华为混动车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混动车,它具有超强的动力性能,能够在低速和高速状态下都能发挥出色的表现。它的发动机拥有更高的功率,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污染,更少的噪音,更少的耗油,更高的续航能力,更少的维护成本,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舒适性,更高的实用性,更高的环保性,更高的性价比,更多的自定义选项,更多的智能功能,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华为混动车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混动车,它具有超强的动力性能,能够在低速和高速状态下都能发挥出色的表现,是您的不二之选。

       华为问界m5优缺点

       华为M5不应该把它和新能源汽车相提并论。毕竟它需要烧油。首先,在外形上,与宝石泰的外形相似。面对陌生的logo,问问世界的M5有东风小康的背景,尾巴上贴的塞蕾斯感觉要摆脱东风小康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虽然外观上有抄袭,但不可否认的漂亮,可以给个70分的及格。在内饰上,全座椅由Acantaral皮革制成,带有氛围灯、双福风格的方向盘和大屏幕。虽然不大,但是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系统,真的很强大。不过整体内饰看起来有点不搭,有一种设计师审美不在线的感觉。作为L2副驾,M5支持ACC自适应巡航、AEB紧急刹车、FCW防撞预警、BSW盲点监测、DMS驾驶员监测、APA自动泊车等功能,是一款非常标准的L2。此外,在动力方面,M5在WLTC条件下,充满油后可实现1,000km以上的续航。一台1.5T四缸增程器参与发电,在赛勒斯SF5基础上优化,热效率提高到41%,但要加95#及以上汽油。延保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里程焦虑。不是黑色的,但是这个M5呢?

       华为电动汽车最新款m7

       华为问界M5和M7尾款减8000,我觉得其中的M7性能更强,实用性比较高,而且这款车的销量也很不错,多次创下历史新高,有着不错的口碑。

       华为问界M5和M7尾款减8000,销量节节攀升

       特斯拉降价的消息曝出之后,很多汽车大厂都纷纷紧随其后,华为问界M5和M7也官宣了尾款减少8000的消息,很多网友知道这件事之后都表示很开心,尤其是已经打算提车的人,在车子降价之后又能节省一笔了。我觉得这两款车的性能都不错,但要对比的话,那M7的实用性比M5更高,因为它的空间比较大,性能强、配置丰富,算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车。

       问界M7上市三天销量突破6万,实力不容置疑

       我觉得问界M7的性能更强,这款车曾经在上市三天时间内就打破了6万的销量,实力可想而知。这款车子的动力很强,以增程式的混动行驶,让它可以轻盈的行驶在各种不同的路况。驾驶这台车出行,更像是驾驶纯电动车,非常的轻松,不会有顿挫感,而且车子在爬坡的时候也不会慢吞吞的。

       问界M7的综合续航里程更长,可以减少用户的续航焦虑。这款车子在纯电动的模式下最高续航能够达到195公里,如果采用混动模式,那么可以达到1220公里左右,无论是在市区开车,还是跑高速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这款车子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烧油的烦恼。另外,这款车子的空间非常大,要比M5更宽松一些,可以轻松容纳3-5人出行,对于多人口的家庭来说,这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个人觉得M7的性能更强。

华为汽车能否“吊打”特斯拉

       车东西

       文|Juice

       车东西9月25日消息,今日,华为在北京举办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在会上,华为集中的介绍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华为云服务方面的思考和进展。

       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在会上发布了两款新产品,一款是MDC210,为L2+级自动驾驶提供计算能力,另一款则是MDC?610,可为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算力。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自动驾驶开发公司和华为建立了合作,车型领域设计乘用车、商用车和作业车各个方面。

       在智能座舱方面,通过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以及座舱智能硬件平台为用户搭建一个更加舒适的座舱环境。

       而云业务也是华为在汽车方面布局比较久的业务之一,现场还介绍了华为云服务的布局,目前涵盖了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V2X云服务等方面。

       一、四大方面同步发力?华为深化汽车企业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首先讲到了华为涉足汽车领域的思考。

       他表示一是怀着崇敬的心进入汽车领域,无论何时都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遵循汽车发展规律;二是想把华为在过去30年积累的ICT技术带入每一辆车。

       王军演讲现场

       王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了智能世界发展的引擎,带动了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的发展。

       目前汽车产业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变革,首先是汽车的商业模式,从产品价值经营向用户价值经营转变,通过持续迭代的新功能、新服务获得持续的收入,卖车不再是价值变现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开发模式、人才模型以及供应链体系都将改变,走向体验定义、软件驱动、计算使能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

       而华为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后,华为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将会实现架构创新、建立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最终构建开放生态。

       华为目前正在以通信、计算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平台领域,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华为聚焦在车载网络、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层,并提供开放能力和工具链,降低应用迁移和开发难度,提供基础能力相互解耦,可针对车企与伙伴的实际需求可以灵活搭配或组合。

       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提供MDC计算平台、操作系统AOS/VOS和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构建端云协同的智能驾驶平台解决方案,满足车端侧与云端自动驾驶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使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车型都能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王军演讲现场

       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将会以硬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系统平台化为目标,以鸿蒙车机OS为核心构建智能座舱平台,努力实现硬件可替换、软件可升级、应用可扩展,降低车企对座舱系统的集成与开发难度。

       华为为鸿蒙OS提供了车机版定制开发,在开放HOS(智能操作系统)能力的基础上,再开放500+?HMS(华为移动服务)车机版API和包括语音、视觉、音效等7大座舱关键能力。

       王军演讲现场

       王军介绍,华为将提供全面开放的开发工具与支持,提供IDE(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云调试环境,组建开发者社区,共同组建鸿蒙车机应用市场。

       在智能车控方面,提供VDC硬件平台、VOS、工具链,开放给车控系统开发企业,降低开发难度、提升开发效率,快速实现软件定义的差异化、个性化动力体验。

       华为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原生支持异构多核、模型化工具链、兼容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使原来ECU(电子控制单元)系统代码的平滑迁移、多ECU(电子控制单元)的集中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在智能云服务方面,华为将基于大数据和AI能力,向车企提供自动驾驶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四大解决方案,联接人、车、路和智能交通等应用系统,打通数据流、业务流和价值流,使能业务创新和数据创造价值。

       王军还表示,华为将会在开发者社区、人才培养、开放实验室、联合营销几个方面发力,共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二、发布两款计算新品?可涵盖L2~L4级自动驾驶

       华为智能车BU?MDC产品部经理李振亚介绍了华为MDC领域的最新的产品、生态发展成果与未来规划。他表示华为将智能驾驶产业分成三大类型,分别是作业车、商用车和乘用车。

       华为智能车BU?MDC产品部经理李振亚

       乘用车的驾驶场景非常复杂,从低速到高速,速度可变性也非常高,安全性和驾乘体验更为重要。而商用车的场地、线路也比较可控,主要是作为生产工具;作业车也类似,场景、道路等情况相对比较简单、路况也比较可控,速度也比较低,也是一种生产工具。

       不同场景下产生的不同需求,使得智能驾驶产业面临场景、道路、线路、路况、速度、安全、属性等多个维度的影响。进而,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驾驶也将产生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中,商用车和作业车属于跨越式的发展场景,乘用车将会是渐进式的发展路径。

       为了兼顾各种车型,在本次活动上,李振亚还发布了两款新产品,一是MDC210,算力可以达到48?TOPS,可以为L2+级自动驾驶提供算力支持。

       华为发布两款新品

       另一个则是MDC?610,算力可以达到160?TOPS,可以帮助L3和L4级自动驾驶提供算力。

       李振亚还介绍了MDC?Core?2.0,封装了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及OTA升级等100多个API(应用程序接口)服务,支持主流的AI框架及1000多个AI算子,这些开放的API服务,覆盖了上层智能驾驶应用的开发、调测、部署、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流程。

       MDC?Core?2.0还对外提供功能软件框架,方便上层应用的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算法进行组件化的开发。MDC?Core?2.0基于满足车规安全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与VOS,兼容AUTOSAR,提供完备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及OTA升级功能,配套好用易用的工具链,满足规模化量产要求。

       华为MDC?Core?2.0介绍

       华为全新一代MDC系列产品具备四个优势,一是全系,可以实现全场景覆盖;二是安全,拥有车规级的安全认证;三是协同,实现了车路云网协同;四是开放,将硬件接口标准化,软件API开放化,建立了开发生态。

       李振亚介绍,华为将坚持“平台+生态”战略,和高校/行业组织、OEM/Tier?1合作,在应用软件/算法、传感器执行器合作。

       华为每年提供3000多万元提供MDC设备支持,未来三年将会投入100多个专家进行研发,3年内将会发展100+生态伙伴。

       目前,华为MDC已经和momenta、禾多科技、希迪智驾、新石器、元戎启行、踏歌智行、慧拓等自动驾驶研发公司都采用了华为的MDC计算平台。

       三、鸿蒙车载版将会全开放?车企可即取即用

       北新副总经理兼ARCFOX于立国表示,目前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智能座舱原则性的变化,要从功能性设计向体验设计变化,此前的车企是往车上增加电话、导航等这些功能,而未来的座舱需要变化为功能找人。

       他表示过去想到座舱的时候,都是和驾驶相关的,未来的座舱将会是万物互联的座舱,在座舱内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华为的鸿蒙系统就将会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座舱产品部总经理王庆文分享了华为对于智能座舱的思考。华为认为座舱智能化的关键是多场景一致性,做到应用常用常新,硬件即插即用,持续更新。

       华为智能座舱布局介绍

       但这样就会带来一个巨大挑战——软硬件集成周期长,华为一直具备长生命周期软件版本管理经验,在2007年就做了single?RAN解决了多制式硬件和软件的集成问题。

       在汽车智能座舱方面,华为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括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以及座舱智能硬件平台。

       华为智能座舱布局介绍

       但手机和车机还是存在差距,车上的扬声器、传感器更多,难度也更大,因而鸿蒙系统上车还存在很多难题。

       鸿蒙车载版将会重点在语音、声效、视觉、HUD、互联、AI情景智能、OTA七个方面发力,然后将其做成Kits,开放给企业,企业可以直接拿来用。

       此外,华为还做了开放应用生态和硬件生态,实现功能快速上车,软件方面,HiCar就是华为其中的一个方案,在硬件方面,华为做了一个车机模组、车载智慧屏和AR-HUD,降低车企的开发难度,更好的提升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和应用体验。

       目前高德导航、酷我音乐已经和华为鸿蒙进行了合作,并登陆了鸿蒙车机系统。

       四、华为云涵盖四大业务?三电方面也做了布局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产品部总经理廖振钦介绍了华为云服务和汽车的联系。

       廖振钦认为汽车新四化上面临的核心挑战有很多,在智能化上,自动驾驶技术难、成本高、周期长是目前的核心问题。

       在电动化方面,电池安全问题频发,使用寿命估测不准也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网联化方面,存在缺乏数据变现和生态支撑,商业正循环尚未有效构建。在共享化方面,则存在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数据共享、服务化能力不足。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介绍

       廖振钦表示,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包括了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V2X云服务。目前华为已经开放了API/SDK,用户可以按需获取,即取即用。

       华为现在云服务主要在自动驾驶方面发力较多,已经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方案,可以实现全托管,开箱即用,提供一站式服务。

       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介绍

       云上仿真也可以保障自动驾驶算法质量,用户可以在云端建立高质量仿真场景,云仿真测试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日行千万里的数据积累。

       高精地图云服务也是华为重点做的一个方向,建立了专属云平台,和众多图商一起合作,为自动驾驶车企服务,对于没有地图绘制资质的企业,也可以用华为的高精地图云服务。

       在车联网云服务方面,华为已经做了很多年,目前已包括了智能运维服务、三电云服务器、OTA和智能增值服务。

       华为车联网云服务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三电云服务方面的布局,华为已经在电池故障预警、热失控预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电池控制策略优化,可以实现热失控提前预警,SOH评估和RUL精准评估,优化BMS策略延长电池寿命。

       结语:华为正在深度融入汽车产业

       目前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主要有两大关键打法。一是利用ICT技术打造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零部件(包括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二是大规模开发汽车底层软件。

       具体上来看,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控制和云服务方面已经做了基本的布局,打造了完整的开放平台。

       但华为在汽车领域毕竟还是新人,还需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此次生态大会,华为传达的一个关键的信息就是希望和更多的厂商建立合作,深化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布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天内5起新能源汽车事故 这次炸穿顶棚炸飞尾门!

       华为“造车”落地。

        由此,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

        首款车,起步价卖38万。

        一开局便“高举高打”,直接PK特斯拉(TSLA.US)。

        更重要的是,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贵出近2倍。

        华为的自信从何而来?

        车展开幕前夕,不造车的华为“首款车”以C位出道。

        4月17日晚,华为和北汽旗下新能源 汽车 品牌ARCFOX(极狐)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 汽车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发布,基础版预售价38.89万,高阶版42.99万。

        此番亮相的华为HI版,最大的亮点便是有华为技术加持。

        新车搭载了华为HI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这套为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以用户驾乘体验为目标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构筑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具体而言,包括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

        可以说,这款车对于华为而言,意义非凡。

        去年华为发布了HI品牌,作为智能 汽车 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HI版是第一款打HI标识的智能电动车。

        即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首次落地,也是华为初次展现L4级的自动驾驶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作为华为进军智能 汽车 的开端,是检验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重要车型。

        随着新车的落地,有关华为造车话题又升温了。

        不过,在不久前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了华为“不造整车”,而是定位作为一级供应商,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 汽车 。

        耐人寻味的是,和博世藏在幕后不同,华为更希望走向前台。华为专门设计了LOGO,“Huawei Inside”,简称“HI”,用在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上。

        据徐直军透露,加上北汽,华为还将广汽、长安两家车企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打造 汽车 三个子品牌,并将在四季度陆续推出。

        除此之外,据悉,与华为全套高阶自动驾驶合作伙伴目前大概有十余家。

        未来,这些品牌车厂和华为的合作车型身上将标有HI LOGO。此次发布的华为HI版就标有华为专属logo。

        另一个细节更值得玩味。

        尽管华为屡次三番申明自己不造车,甚至对内发出狠话:谁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微妙的是,这份“不造车”的文件有效期是三年。

        更有趣的是,类似的戏码曾经上演。

        2002年,对于内部掀起的造手机言论,任正非发话:谁再胡说,谁下岗!但第二年华为便倾其全力投入到手机事业中。

        尽管华为目前没有“亲自”下场造车。

        但携带华为logo的车型将在年内与消费者见面,真正的华为 汽车 还会远吗?

        回顾华为历程不难发现,华为入局 汽车 赛道显然是预谋已久。

        早在2013年,华为就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2014年,华为看准5G技术对自动驾驶的痛点改善,宣布为新一代自动驾驶 汽车 设计与高速互联网连接的通信架构;

        从2015年起,华为开始广结车企,拓宽“朋友圈”。相继收获奥迪、奔驰的通信模块订单,并就车载服务与大众达成合作;

        随后,凭借5G技术的领先优势,与上汽、广汽、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车企在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2019年,华为携多款产品亮相上海车展,并宣布正式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标志着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进入新阶段。

        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即Huawei Inside。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5大智能系统,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正凭借其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加速切入智能 汽车 领域。

        至此,随着华为首款车亮相,宣告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

        走向台前,一出手便是“王炸”。

        从定价区间来看,起步价38万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定价与特斯拉Model Y选装FSD(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后的价格相当。

        也就是说,这款车将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新能源车的地位不言而喻。据上险数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以34743辆的成绩重夺国内电动车企销量冠军宝座,其中Model Y首次破万。

        价格直接吊打冠军,华为的勇气从何何来?

        也许,华为的底气或许来源于他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自信。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道“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不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比特斯拉的强多了。”

        在算法层面,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ADS自动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曾豪言道:“华为如果计算机上干不过特斯拉,我觉得可以关门不用干了。”

        那么,华为的技术到底是真牛还是吹牛?

        据媒体曝光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视频显示,在车内配备安全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在自动驾驶期间,车辆在穿过行人、电动车及 汽车 来回穿行的拥挤马路期间,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表现可圈可点, 科技 感十足。

        除了会自动侦探前方的行人车辆,并对车内发出警告提示音之外,中控屏上还会通过红色警示图像进行提示。

        另外,在两边停满车辆的拥挤道路上,车辆还会自动躲避对方来车,方向盘的调整十分精准,会车同时,还能给右侧的非机动车和行人,预留出一定的通行空间,宛如老司机一般。

        在自动驾驶架构方面,当前要属特斯拉发展最为领先,其新一代集中式EE架构达到车载中央电脑和区域控制器阶段,配合自研的操作系统,可实现整车OTA。相对传统车企而言,特斯拉领先五年以上。

        不过,开源证券指出,特斯拉之所以在智能 汽车 时代领先,主要原因在于其供应链的全栈自研,可以实现从底层架构、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等到自动驾驶、座舱体验、车身控制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华为亦选择从底层 CC 架构开始全栈自研,有望快速跟进,后发而先至。

        此外,华为自动驾驶平台在算力、能效比、软硬件耦合度、车规级认证等方面皆处于领先地位。

        据搜狐 汽车 数据,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在算力、能效比方面优势明显,分别达到700TOPS、5.4TOPS/W,而华为紧随其后。

        开源证券进一步表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软件+算法+芯片一体化解决方案尽管在算力方面没有绝对优势,但在软硬件高度耦合的情况下可最大化发挥其芯片的性能,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华为同样采用平台、算法自研模式,可结合驾驶数据实时训练、更新算法,高效发挥芯片的算力。

        通俗来讲,华为、特斯拉双方在技术方面可谓势均力敌。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下场评价所言:“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仅从价格来看,华为HI版38万的起售价,并不讨好。

        它比非HI版普通车型高出13.7万元。而特斯拉城市自动驾驶系统FSD国内售价则为6.4万元。这意味着,华为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贵出近2倍。

        究其原因,由于华为和特斯拉双方在传感器解决方案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导致华为售价更高。

        前者采用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路径,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通过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馈判断周边是否存在障碍并生成点云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后者则主要采用的视觉算法的路径,主要借助摄像头,搭配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对周边物体建模,同时将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这一路径的优点是摄像头成本低,但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有局限性。

        也正因为如此,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特斯拉。由于天气等的不可控因素,算法对于驾驶安全来说存在不小的隐患。

        而美国本地发生多起致命事故均与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有关。

        据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今年3月已针对特斯拉 汽车 相撞事故展开了27起调查,其中至少3起车祸是最近发生的。

        尽管特斯拉负面缠身,但从销量来看,仍有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

        反观,华为面临的挑战不小。

        现阶段,华为HI版高达40万的售价,以目前消费者对极狐的认知,高端品牌的形象尚未树立,极狐的品牌号召力与同等价位的豪华品牌还存在不小差距。

        实际上,极狐开局并不顺利。作为北汽新能源去年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ARCFOX阿尔法T在市场上表现不尽人意,上市半年以来累计销量仅有一千多辆。

        此番北汽与华为合作,也是希望借由华为技术加持的新车重新打开不利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加价14万为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买单呢?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眼下的华为,正站在悬崖边上。

        面对美国对华为的半导体芯片供应封锁和制裁,“活下来”成为其最首要的命题。

        为此,华为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自救运动。

        去年11月,华为断腕求生,剥离荣耀。

        出售荣耀,也让华为获得喘息之机。此时出售荣耀,一方面可为华为补充现金,给前期疯狂“囤积”芯片的华为补血。

        更重要的是,剥离了荣耀的华为可以将手头的全部芯片集中供应在P系列和Mate系列上,加大了抗风险的能力。

        除了剥离荣耀外,华为还从“修炼内功”方面对自身进行革新。

        最直接的表现,将 汽车 业务上升至战略地位。

        据媒体报道称,华为将其消费者BG与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担任。

        此番消费者BG和 汽车 BU业务整合。业内人士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或是华为希望通过在 汽车 业务的增长,来对冲消费者业务的下滑。

        据最新数据统计,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落至4%,在全球手机品牌中排名第六。而这一数字,在美国正式打压华为之前,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达22%,并一度反超苹果,距离超越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只有一步之遥。

        华为很清楚,面临芯片供应打压,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压力提升,华为亟待开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无疑, 汽车 在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正经历颠覆式巨变,一个万亿级市场的新赛道正在产生。

        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跨界“门外汉”蜂拥入局。其中不乏恒大、小米、滴滴、大疆等行业巨头。

        自然,华为也不甘落后。

        一向低调且谨慎的华为,近期在 汽车 圈颇为高调,动作频频。

        4月17日,华为与北汽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 汽车 问世。

        两天后,华为又高调宣布,要开始卖车了。首款车是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现已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网站上架。

        据悉,华为智选是华为推出的智慧生活生态品牌,由华为参与产品的定义和软硬件开发。该款车自4月21日起可以在华为商城、华为体验店中心预订。华为正式开启卖车之路。

        由此来看,华为技术、产品、渠道、华为似乎已万事具备,造车只差临门一脚。

        那么,华为能否借助这场 汽车 革命拯救华为呢?

        单从华为以智能 汽车 增量供应商定位来看,想要成为 汽车 界的Intel,也并非易事。

        一方面,高通、英伟达等强劲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国际车企巨头的市场份额或难以收割。

        另一方面,“华为造车”已成国内自主品牌的“假想敌”。尽管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但对于对于华为这种量级的选手,出于这样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

        尤其在近期,在经历芯片和电池产能上接连受挫的主机厂商,在核心技术方面显得尤为谨慎。

        据华为智能 汽车 BU总裁王军指出,华为所提供的增量部件将占整车成本的约1/3。可见,智能技术占据三分之一的整车成本,这也不难理解整车厂对华为保持的谨慎态度。

        不过,出于需求,仍有不乏像北汽、广汽、长安等传统车企,选择和华为深度合作,以求借助华为技术,在 汽车 变革下实现突围。

        未来,随着第二轮新势力造车潮以智能化为核心竞赛开启,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华为的朋友圈。

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8月20日,福建三明市一辆正在充电的北汽新能源EX360车型,在先冒烟后爆炸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还一度跻身百度热搜前10名,引发广泛关注。

       据介绍,事发车辆在充电站充电过程中出现冒烟的情况,随后救援人员喷洒清水降温,车辆在遇水后不久便发生爆炸,车体损毁严重。

       甚至连充电站的顶棚也炸穿大洞,可见爆炸威力非同小可。

       针对此事,北汽新能源作出了回应:除了关注到这起事件之外,还安排了工作人员赶往事故现场,从获取的信息来看,事故发生及处理期间未见明火,也未见持续冒烟情况,不符合电池短路过热引发的现象规律。

       而且车厢内外表面较为清洁,并无电池过热造成的碳化污迹,不排除车辆上存在易燃易爆品的情况。北汽新能源专项小组目前正配合车主和消防部门调查了解此次事故原因,将会对事故进行进一步详细勘察与分析。

       据视频以及现场初步排查情况看,事故车辆为北汽新能源EX360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组供电,容量为48.1kWh。

       在同一天,国内还发生了另外一起新能源汽车有“自燃”趋势,但在扑救中未见明火只有浓烟。视频拍摄者为车主本人,事件发生时,车辆正在进行充电。在发现冒烟后立即拨打119,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控制住车辆的自燃情况。

       消防人员抵达现场,迅速拔下了还在充电的充电枪,并开始向车辆冒出浓烟的底部进行降温。据了解,涉事车型为领克01?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非常见自燃的纯电动汽车,其搭载容量为9.4kWh的三元锂电池。

       事后,厂家回应正在配合车主积极调查本次事故原因,截止目前仍未有确切消息。

       短短一天就发生了2起新能源汽车充电事故,然而近20天内还发生了另外3起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事件通报。

       8月6日,广东省肇庆市二广高速往四会、连州方向,一辆理想ONE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起火。据调查报告称,该辆起火理想ONE是在行驶中受到前方飞来的异物击中车辆底部,导致燃油管路压力异常下降。收到提示后,驾驶员靠边停车,随后车辆发生起火。

       随后理想汽车发布了事件的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疑似铁片状物体被高速行驶的车辆卷起,击穿高压油管,喷溅而出的汽油被排气管的高温所引燃,从而导致起火。希望厂家后续能够对底盘尤其是油管等重要位置增加护板保护,加强防护措施。

       8月11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科技大厦附近,一辆白色的小鹏G3先冒烟随后起火。据现场人士透露,在起火期间,该辆小鹏G3还发出过两次爆炸声,不过火势很快被随后赶到的消防人员扑灭,没有造成更多损失。

       小鹏汽车官方回应称:涉事车辆外观完好,但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且较为严重的磕碰伤痕,从而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断是该次事故的原因。公司会对该事故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勘察与分析。简单来说,大概就是电池包受到挤压,从而短路发热并自燃。

       此外,近期在网络上还广泛流传一部特斯拉Model?3起火的视频。据车主交代,该车正常行驶,没有发生碰撞情况,然后在车辆前部和底部逐渐冒出白色烟雾,有着火趋势。报警后,车内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消防人员及时到场并喷水降温,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特斯拉Model?3之所以没有沿用Model?S以及Model?X所采用的18650电芯,是因为现在所用的21700电芯更加稳定,基本能杜绝自燃起火问题。但是这起事件也的确敲响了警钟,还没到完全放心的时候。

       大师结语:

       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对销量影响较大,但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是在稳步上升,所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概率也会随之增大。作为车企方,目前最迫在眉睫的并不是一味在续航能力方面突破上限,还要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对电池温度实时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并且提升预警能力,第一时间通知到车主或者驾驶员尽快靠边并远离车辆。

       作为市场方,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车企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深挖车辆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鞭策厂家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性,从源头降低自燃概率,打消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顾虑。

       同时,车主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假如车辆底盘发生过碰撞,需要尽快观察底盘,确认电池护板情况。定期到4S店将车辆举升,由专业人员检查底盘情况。

       在充电过程中,也要注意车辆情况,通过充电APP或者车辆自带的APP,查询充电状态以及电池状态等,发现异常迅速停止充电,并上报。假如已冒烟或出现明火,切勿靠近车辆,应迅速拨打119报消防处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

       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安的“降级合作”,竟然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改变方向”的导火线。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 AH8 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称,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但这种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大方向的改变,对于华为来说,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味——广汽的防备心,更深了。

       对此,余承东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表述道:

       因为华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

       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然而在收入方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仅为20.77亿元,占总营收的0.3%。

       显而易见,华为汽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余承东才会说,“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一点,也是余承东坚定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华为,像是被行业形势逼上了造车之路。而华为的高层们,却更像是在逼着余承东“放弃”,以遏制住其疯狂生长的野心。

       毫无疑问,任老再次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据悉,该文件不仅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更是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问界”胎死腹中,余承东的生态联盟计划也就此被打乱。更有甚嚣尘上,余承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罪人”,人人喊打。

       对此,坊间借题发挥的传闻很多,或是“华为接班人”的阴谋论,称余承东功高震主;亦或是,华为余承东即将赴小米汽车任职,另投明主……

小米汽车,缺个余承东?

       4月初,坊间传闻,小米汽车和很多vc、猎头都在频繁接触会面余承东,似乎是看到此时余承东的不如意,并相信其“单干”也能撑起一片天,想要推波助澜一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余承东跳槽小米的概率,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不久前,小米集团也对外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消息不实。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之本。如果真的像传闻中那样,雷军接触余承东,试图引进这一“大鳄”,那一山总难容二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赌上下半生声誉的说法,也就付诸东流了。

       而且从目前小米汽车的团队来看,其主要成员以公司“老人”为主。

       尽管小米也引进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外来行业人士,但总的***员框架,还是一群“老兄弟”在发挥作用。

       当然,原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后负责小米汽车营销业务,前段时间又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的周钘,却也是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

       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营销理念、造车理念有所偏差。但无论哪种说法,如何打好营销第一战,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来者,永远是重中之重。

       蔚来、理想、小鹏的例子表明,营销方式、市场声量的把握,与之后的销量往往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就像小鹏一样,自G9失利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时代里,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如果试图“乱拳打死老师傅”,像之前小米汽车自曝设计图的操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在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小米汽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小米汽车需要余承东吗?

       退一步讲,如果雷军依旧坚定带队,那么小米汽车并没有余承东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雷军还有其它伟大事业,比如Chatgpt等AI大潮流,那么放权给余承东,也并无不可。毕竟,能够撑起汽车这一大业务,且具备自我魅力的领导,并没有太多。

以价值为王,而非价格

       2023年开年,特斯拉、比亚迪掀起了汽车价格战的序幕。而在这场大战之中,除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市场舆论和行业大势的双重冲击下,小米汽车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幸运的是,作为依旧没有实车亮相的造车势力,小米汽车避开了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以及本次价格战的市场份额争夺。但同样是这个原因 ,后发力的小米汽车,会迎来更为深刻的“价值战”。

       不同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拥有2方面的价值: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首先,直言不讳地讲,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价值,大部分由小米集团赋予。而在这一点上,可以从3点表述:

       其一,小米生态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给予消费者AIoT的闭环体验。如此场景端的完善,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福利。

       其二,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

       其三,小米技术的加持。多年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不仅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更能在产品功能定义等方面,提高效率。

       而后,是关于小米汽车的产品价值。

       因为没有官方的具体产品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并不好过于武断地衡量。但根据此前晚点所曝光的产品点: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有2个方案,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最新爆料显示,小米汽车依旧分为2款,一款配备92度电池,续航766公里;另一款配备120度电池,续航1036公里。自动驾驶方面自研,座舱芯片采用高通8295,前后3颗激光雷达,售价29.99万~36.99万元。

       如此来看,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之心不死,但贵也是真的有些离谱。

       不难预见的是,如果相关爆料为真,那么将时间推迟到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其高昂的价格,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轩然大波。

       而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价格高不代表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充足。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各种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会如无源之水一般,不得长久。更何况,与华为相比,小米也确实弱上一筹。

       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不足,才引得坊间风言风语,进而传出余承东即将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再加上如今小米汽车小动作不断,如此慌张的根源,除了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之外,更多的也还是其本身“价值”的不够出彩。

       毫无疑问,以后的路会愈加艰难。至于雷军是否会和余承东一样,遇到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用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关于“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华为汽车事故最新消息最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