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汽车测评

小米汽车产能

佚名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小米汽车产能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小米汽车产能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小米汽车产能的话题。1.小米5的产能到底如何?该机出色地方在哪里?2.有人问:小米「巨能写」中性笔,理论产能无限却低产量,这是否是新型「饥饿营销」?3.小米手机为什么产能总是不足4.净利润同比劲增550%,谁能抵挡特

小米汽车产能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小米汽车产能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小米汽车产能的话题。

1.小米5的产能到底如何?该机出色地方在哪里?

2.有人问:小米「巨能写」中性笔,理论产能无限却低产量,这是否是新型「饥饿营销」?

3.小米手机为什么产能总是不足

4.净利润同比劲增550%,谁能抵挡特斯拉?

5.车企攻坚“十四五”

小米汽车产能

小米5的产能到底如何?该机出色地方在哪里?

       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那样,小米5可能是第一个能买到的量产版骁龙820的手机。1999元起的小米5发布后,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关注,而雷军也是跟一些米粉愉快的聊起了米5,其中他着重强调的就是供货。

       雷军在回到米粉问题时候表示,米5的产能没有问题,因为它早已经量产,会持续坚持现货,为的是让喜欢它的米粉都能尽快买到。

       小米5最出色地方在于该机拍照功能非常出众。至于小米5的屏幕为什么不是2.5D的,雷军认为主要还是从轻上出发,加了2.5D屏幕的话会加0.3厘米的玻璃,而玻璃其实很重的。谈到今年的规划,雷军强调,线下销售成本比线上高很多,定价都非常贵,小米现在就想试一试像他们这样性价比的机器能不能在线下销售也很火。因为线下基本是1000的成本卖到2000,2000的卖到4000,甚至6000。

有人问:小米「巨能写」中性笔,理论产能无限却低产量,这是否是新型「饥饿营销」?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究竟好在哪里,其实分为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就是比亚迪电池好就好在续航能力长,第二方面就是比亚迪电池的寿命使用周期较长,这就是为什么比亚迪电车敢于不卖燃油车,全部只售新能源汽车。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近些时间备受我们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比亚迪汽车发布了官方消息,就是说比亚迪官方非常认可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从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周期来看,完全没有必要再出售燃油车了。这就足以见得比亚迪汽车还是非常自信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段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不要让消费者失望。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汽车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早在多年前我国大多数情况都是使用的燃油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新能源车也演变而来,我相信新能源汽车也会成为我们交通行业里的一股主流,毕竟新能源车不会污染环境,同时还能节省经济,造福社会。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国家的相关政策号召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往新能源汽车发展,所以现在很多车企都在生产新能源汽车,而且很多车企都出出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说买新能源汽车就会得到相应的经济补贴,这就让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尽管现在的人们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抱有一种怀疑态度,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因为节能环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相信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要比燃油车好的更多。

小米手机为什么产能总是不足

       首先目前来看的话,在第1批的产品,巨能写确实是产量很少,这其实是小米的策略,也就是说小步快跑先来测试,市场的反应如何,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的订单,当然我们说对于这种文具来看的话,成熟体系也是比较高的,所以理应在增加订单的时候,短时间内就能获得不错的产品量。

       所以在刚刚发售的阶段这一款产品存量不够,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后续的过程中,如果在一两个月之内还是无法解决产能的问题,这就很让人怀疑了,也就是说小米是否又在使用饥饿营销。

       在这款产品刚刚发售的时候,笔者其实也想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到产品,原因就在于首先需要抢购,同时官方表示也没有更多的备货,所以可以看出这应该不是刻意而为。

       但如果目前还存在抢购的话,那么显然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原因就在于距离发布已经过去了很久的时间,现在还需要抢购,肯定是与相关的模式有关,也就是小米一直比较惯用的饥饿营销。

       当然也不妨从另一个层面表示了这款产品的用户喜爱度还是非常高的原因就在于在目前整个文具领域一款中性笔的价格还是相当高的,笔者此前去购买中性笔的时候,至少都要在5元左右。

       而小米巨能写的价格仅仅为一块钱一只,同时书写量也可以达到17万个字,这已经几乎是笔者全年能够写的字数了。

       所以高性价比加高性能一直是小米主打的玩法,也是能够吸引用户的最关键的要素。但一直玩饥饿营销,确实是有点让用户不太满意,利用人性的弱点最终都会被人性的弱点所反噬!

净利润同比劲增550%,谁能抵挡特斯拉?

       1、小米手机产能不足与它的售价有关。由于小米手机定价低,销量就快,就导致产能就不足;

       2、与小米公司的销售模式有关。“订单式销售”小米公司一般是先预约销售,根据预约适当的生产机器;“饥饿销售”给大家一种物以稀为贵,谁抢到了 谁赚到了,其实只是一种传统的销售方式。

       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车企攻坚“十四五”

       作者:钱漪

       大事件

       中汽协:7月上中旬11家主要车企销量同比增36.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分析,7月上中旬,11家主要企业汽车销量累计完成94.2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6.5%。其中,乘用车销量累计完成82.5万辆,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33.6%;商用车销量累计完成11.7万辆,环比下降10.7%,同比增长61.7%。

       周点评:3月以来,车市总体销量环比增长、同比下降,7月上旬同比出现增长无疑是更亮眼的利好消息,意味着市场景气度企稳。疫情逐步稳定后,非必需消费品需求逐步改善,前期压抑的购车需求集中回补,下半年汽车市场有望稳中有升,恢复同期水平指日可待了。

       2020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

       7月24日-8月2日,2020成都国际车展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作为今年疫情后举办的首个四大A级乘用车展览会,各参展商在成都车展上的投入不降反升。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成都车展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展览会,今年成都车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都车展/成都车展官网

       周点评:成都车展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车展,在后疫情时期率先举办,有着风向标般的非凡意义。经历尤为艰难的上半年车市后,成都车展也为2020西部乃至全国汽车业按下了加速键,各大汽车品牌蜂拥推出新品奋力秀肌肉,伴随汽车消费态势景气企稳,车市沉寂半年的活力有望被唤醒。

       汽车公司

       上汽终止收购神州租车股份,北汽重启收购

       7月20日,在上汽集团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回复股东提问时表示,与神州优车未达成一致的先决条件“主要是关于神州租车未来运营方面”。“我们收购一家公司不是只讲收购,更重要的是收购后的运营,本着对公司及股东利益负责的态度,我们及时终止这次交易。”陈虹解释称。

       该集团当日午间中午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出于上述原因,上汽集团决定终止与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UCAR?Limited、?UCAR?Service?Limited、?UCAR?Technology?Inc.(神州优车)以及Amber?Gem?Holdings?Limited此前签署的收购交易。

       当天下午,北汽正式宣布将以12.3亿元,从神州优车手中收购神州租车20.87%股权。7月21日神州租车发布的公告中,北汽还从另一大股东Amber?Gem手中收购1.7亿股,两笔交易总价值17.1亿元。

       周点评:上汽早有转型移动出行综合供应商之意,共享出行是其意图积极打造的新业务增长点,即使神州租车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大幅滑坡,其多年积累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尚存,上汽抄底买入神州租车不失为划算的选择。但上汽最终放弃交易,想必有其审慎考量,亿欧汽车猜测,一方面上汽忧虑“神州租车未来运营”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北汽竞价截胡或许是上汽放弃的直接原因。

       特斯拉发布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50%

       7月23日,特斯拉公布2020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0.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3.50亿美元下降5%;归属特斯拉的净利润为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50%;营业利润为3.2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5.4%,达到被纳入标普500的门槛。盘后,特斯拉股价一度大涨超7%。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汽车总产量为82272辆,较第一季度下滑20%,较去年同期下滑5%。销量方面,特斯拉2020年Q2共交付90650辆。

       周点评:涨势如虹,是今年以来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姿态,特斯拉在过去六个月的平均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成为一年股价涨幅超500%的传奇公司。在全球车市起起伏伏的动荡时期,特斯拉逆势一骑绝尘,二季报的强势表现正如市场预期,至于未来趋势,需要脱离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角度,用科技公司的视角去判断。

       Tesla/Unsplash

       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Y冲压设备安装基本完成

       7月21日据外媒最新报道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Y生产厂房中,已在安装相关生产设备,其中包括车身冲压设备,冲压设备的安装目前已基本全完成。

       周点评:特斯拉在中国的建设速度一如既往,上海超级工厂不仅在全球疫情中扛起了特斯拉整体产能,更成为特斯拉中国这个重要市场的增长原动力。ModelY厂房在5月份完成钢结构施工,如今冲压生产线的设备基本安装完成,意味着距ModelY生产线交付又进一步。

       因吉利计划回归A股沃尔沃暂停双方合并谈判

       当地时间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发表公告称,由于近期吉利汽车回归A股的计划,二者的合并谈判已暂时搁置,拟将在今年秋季恢复合并谈判。沃尔沃汽车发言人表示:"既然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上市,那么就不能在此时讨论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对此,吉利汽车方面表示,将在A股上市完成后再重启该计划。

       周点评:吉利和沃尔沃在今年2月份共同官宣启动业务整合,计划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时隔五个月,沃尔沃在发布上半年财报的日子宣布暂停合作,并非突发变故,实则顺势而为。

       全球车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销量在疫情中同比折损严重,这对于谋求合并的企业来说,不稳定的业绩和财务表现自然不利。眼下,募资是第一要务,资本市场不等人,吉利优先科创板上市,过后共谋与沃尔沃的深度融合也不迟。

       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投资拟向江淮大众进行增资

       江淮汽车7月21日晚间公告,根据协议约定,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拟向江淮大众进行增资。完成后,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增加至73.56亿元。本次增资系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战略合作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推进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的战略合作。

       周点评:今年大众押宝中国电动化的动作频频,基于对电动化转型的战略研判,在深思熟虑下做出战略调整,选择加大马力布局中国新能源市场。对江淮来说,大众的入股有望帮助推升其全价值体系;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与宁德时代、电池企业万向一二三合作,大众为自己在华电动车生产和"all?in"电动化提前铺路。此次增资,想必也是满足多方利益的共同企盼。

       长城汽车推出三大技术品牌,转型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

       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坦克?WEY”、“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会上,公司董事长魏建军表示,车市环境正倒逼长城汽车转型,未来长城汽车将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其中,“长城柠檬”,定位于全球化高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支持从A0级到D级在内的SUV、轿车、MPV车型开发。动力方面涵盖了燃油、纯电、混动、氢能等多种能源。“坦克WEY”,定位于智能专业越野平台,支持B级以上SUV和皮卡车型,轴距拓展空间2750-3750mm,致力于提供极致的越野能力。

       “咖啡智能”,为长城汽车旗下智能化品牌,它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全新电子电器架构组成。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长城汽车官方

       周点评:长城三十而立,改革转型大刀阔斧,可以看得出长城汽车正在努力塑造贴近新生代消费者的企业气质,迈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实际上,“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战略愿景并非此时兴起,是整个汽车产业近四五年的集体宣示,如魏建军所言,“中国品牌发展的窗口期已经关闭,在外资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合围之下,要想顺利地度过寒冬绝非易事。”

       科技公司

       哈啰单车与高德合作,融合导航和出行服务

       7月23日,哈啰单车与高德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面向用户输出更多出行场景下的便捷体验和服务产品。双方合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哈啰单车将在高德地图开设骑行服务入口;其次,双方将基于海量用户理解,共同开发一站式服务内容;再次,基于高德位置服务解决方案,哈啰单车将和高德一道探索多种场景的融合应用。

       周点评:哈啰和高德同属阿里阵营,本就有合作基础。相比直接推出出行业务,高德地图一贯热衷成为出行服务的聚合平台,与哈啰单车牵手,可以吸纳其高频消费场景的流量,而哈啰单车也能够借助高德的地图优势和口碑,两者互惠互补,导航和出行服务彼此融合,是一次顺其自然的双赢合作。

       哈啰单车/哈啰出行官方

       滴滴货运拟在北京等30城上线

       7月20日,有北京用户发现滴滴出行APP“货运”标签内,上线了“滴滴货运北京站,满10万人投票助力即开城”的营销活动,投票助力活动将持续到8月9日。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在内的全国30城用户都能看到该活动,是滴滴货运为了下一步大规模开城的准备。6月23日,滴滴货运在成都和杭州正式上线,共?8000多名司机获得首批上线服务的资格。

       周点评:滴滴最近神速布局货运领域,从成立公司到上线运营仅用时两个月,初来乍到的滴滴货运能够迅速落地,似乎采取烧钱补贴的熟悉套路,同时对司机和用户提供巨额补贴。前期用低价策略补贴用户、抢夺市场的打法,滴滴已运用地炉火纯青,但货运领域并非其专长,况且原有市场中已有众多专业货运起家的玩家,滴滴将同样打法复制粘贴,搅局网约货运领域,这场较量胜负难言。

       滴滴推新业务“花小猪”,定位年轻用户市场

       7月22日,滴滴官方宣布,推出网约车新品牌“花小猪打车”,打出“百亿补贴”,用户定位年轻用户市场,希望为司机提供更多灵活收入机会。滴滴称,为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体验,在车辆和司机方面,花小猪只对现有滴滴注册车辆和司机开放,且采取了和滴滴同样的安全和合规标准。司机每天出车前需人脸识别,行程当中全程录音,乘客可以在花小猪APP内进行行程分享、紧急求助及报警等操作。

       周点评:在现有市场中,滴滴的增长已基本见顶,对滴滴来说,推出花小猪是为了寻找剩余增量市场。花小猪的路径和拼多多如出一辙,用社交裂变吸引年轻用户,借鉴拼多多依托下沉市场的成功经验,不知滴滴有意打造网约车版“拼多多”,还是只是细分品牌对标目标市场,进一步开启精细化运营?低线城市打车需求稳定且出租车价格低,滴滴在这样的市场寻求增长不知能否如愿。

       来源/Unsplash

       T3出行一周年:坐拥700万用户,日均订单量超30万

       7月22日,正式上线一周年之际,T3出行对外披露一周年“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T3出行已覆盖南京、重庆、武汉、广州、杭州、长春、天津等7座城市,拥有700万注册用户,日均订单超过30万,独立App月活位居中国网约车行业TOP3。据T3出行CEO崔大勇透露,预计到2020年底,T3出行订单规模将跻身行业第二。T3出行的终极目标是基于5G和车联网技术,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运营商。

       周点评:T3出行是业内一致公认的“生于豪门”,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主机厂及腾讯、阿里、苏宁等资方共同建立,诞生之初自带百亿资金。结合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基因,T3出行软硬件并行强势攻占网约出行市场,后来者仍能分得一块蛋糕,足见出行市场足够广阔,细分市场玩家凭借精细化运营都能找到容身之地。

       投融资

       理想汽车更新招股书,或7月31日美股挂牌

       7月20日,传理想汽车计划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对此理想汽车回应称:不予置评。?7月11日,理想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募集最多1亿美元资金,股票代码为“LI”。理想汽车还在招股书中称,计划在2022年推出公司第二款车型——一款全尺寸的增程式电动SUV。7月25日,理想汽车更新招股书,募资总额或超10亿美元。

       理想ONE/理想汽车官网

       周点评:“不予置评”通常约等于默认,理想有望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信心重现,新能源概念全线上扬,蔚来股价在7月13日达到16.44美元每股的历史高点,市值飙升至182亿美元。成本控制较好的理想在今年一季度已实现毛利回正,上月宣布首款量产车理想ONE交付超10000辆,此时乘风上市,或许是理想走向顺境的转折点。

       传滴滴出行计划启动IPO,目标估值800亿美元

       7月20日,据科创板日报援引知情投资人消息称,滴滴出行正与投行洽谈,计划最快年内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目标估值超6000亿港币(约800亿美元)。这意味着,滴滴出行有望成为近年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此外,该报道称,滴滴旗下网约车、单车,代驾以及金融业务已规模化盈利。7月22日,滴滴回应:IPO不是当前最优先事项,公司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周点评:最近滴滴试水新赛道、跑马圈地的背后,实则是自身主营业务进入增长平台期,在一级市场迫切需要一些新故事支撑其估值。不断跨界背后,既有资本估值的焦虑,又有滴滴作为出行巨头的野心——打造生活服务闭环。而新业务竞争者林立,运营与管理模式更为复杂,分一杯羹易,深入布局生活服务生态并非易事。

       小鹏宣布完成C+轮投资

       7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去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获得来自何小鹏及小米集团的4亿美元C轮融资。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公开累计融资金额已超150亿元。

       周点评:小鹏虽然在销量和融资规模不如蔚来,依然处在造车新势力前列。在肇庆工厂在今年5月获得生产资质后,小鹏总算摆脱代工开启自主生产;上周小鹏第二款量产车型小鹏P7开启交付,加上此次获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多重利好令人颇为振奋。泡沫退却、经济形势稳定后,拥有产品和技术实力的头部造车新势力重获生机,资本信心让其迎来新机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爱歌汽车原创深度观察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新背景下,汽车产业不仅要完成技术创新、转型升级,还要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不久前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所说,面对新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应以电驱动、智能网联、低碳排放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板明显、要素资源配置发展能力弱、市场规模与社会资源禀赋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因此,“十四五”期间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巨大的。

       首先,“双碳”的挑战是严峻的

       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后,欧盟也在2050年提出“碳中和”。在全球变暖的挑战下,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碳减排作为发展重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乃至全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的不断扩大,充电设施的智能化也将得到普及,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将更加完善健全。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强调,在新一轮发展中,中国汽车工业要坚持国家总体部署,坚持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导向,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加快形成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要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加快环保、节能、安全、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要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研究,加大产品研发生产比重,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推动节能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的竞争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全球汽车产业应携手并肩,形成共同发展力量,共同实现“双碳”目标,保护全球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FISITA终身名誉总裁、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指出,双碳目标对各行各业影响广泛,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产业链长、涵盖领域广、耗能多,在国民经济中兼具支柱性和载体性特征,因此其低碳脱碳转型更具代表性和重要性。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一是行业规模大、关注度高;二是随着国际经贸机制的变化,低碳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汽车行业无法单独解决双碳合规问题。

       面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严峻挑战,尤其是碳中和的目标,汽车行业该如何有效应对?赵福全表示,在实施双碳目标的漫漫征程中,汽车行业绝不能单打独斗,而应与其他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有效合作。从行业内部来看,减碳必须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来实现,包括设计、采购、生产、使用、回收和服务,即汽车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脱碳。从行业外部来看,脱碳必须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来实现。尤其是能源行业要为汽车行业提供零碳能源,交通行业要为汽车行业提供低碳/零碳出行应用场景。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刘长青指出,根据权威测算,未来十年我国碳排放将增加7%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前实现。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来看,汽车在使用中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0%。因此,推动汽车电气化,提高包括电池回收在内的燃油车经济性,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建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技术和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战略下,车企也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入上找到新的平衡点。

       二。以智能联网和自动驾驶为核心

       华为、阿里、百度、腾讯、小米、360。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新一波互联网造车热潮。他们专注于智能化和电气化的方向。毫无疑问,这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大企业争相争夺的新“出路”。5G、自动驾驶、网络化、技术创新这些领域已经成为车企转型的重要路径。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智能化、电气化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车企的必修课。

       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负责人黄志雄认为,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新技术将加速汽车产业向“新四化”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将促使汽车产业以远超预期的速度重塑格局。他说:“在传统汽车领域,国外品牌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中国汽车产业很难追赶。但在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中国的开拓性努力,我们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如果把握得当,发展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汽车变道超车的天赐良机。”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勇表示,新能源进程的加快和智能网联的普及应用,形成了相互赋能的螺旋式上升趋势。智能网联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年竞争的关键。随着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加大投入,以及华为、小米等跨界势力的积极涌入,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以自动驾驶为例,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成熟的导入期,今年下半年将大量量产具备L3-L4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可以说,2021年将是“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第一年。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谭民强指出,智能驾驶汽车已成为带动信息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不断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逐步推进网络化程度较低的辅助驾驶,最终实现网络化协同决策控制的全自动驾驶。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路径是车路高度协同的自动驾驶。目前,L2级辅助驾驶技术升级迭代,一步步取得突破;道路智能化后,依托V2X、高精度地图、声音调节,可实现车路协同的L4自主驾驶。

       三。软件定义的汽车将数据安全推到了前台

       汽车将取代手机成为新的智能终端,这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与此同时,软件逐渐成为汽车产业转型的主导因素,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逐渐从发动机转向智能系统。然而,在享受整个新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那就是数据安全。如何有序、规范、合理地使用数据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发布了《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我国各领域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总工程师、所长黄鹏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特点是数据成为驱动汽车发展的重要价值点,这种发展趋势对汽车和数据的安全有了新的要求和风险,因此要求从汽车全生命周期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考虑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她认为,未来智能联网汽车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仍然非常大且突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行业的数据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数据泄露风险巨大;网络安全漏洞很多;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必将成为所有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延伸到数据应用领域。我们判断,未来十年,除了供应链和技术链的变化,汽车行业将逐步形成数据链,进而构建整个行业的数据生态。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数据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内数据孤岛;企业技术发展中遇到的数据量不足问题;工业数据安全与数据价值挖掘及实现。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企业需要建立数据交换渠道,统一格式标准,形成有偿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推动汽车行业整体健康数据生态的建立。

       30集团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院院长张建新表示,车联网不仅是一个自行车智能,更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网络,它包括由车、人、路侧设备、云等组成的整个复杂网络和系统。复杂性会导致安全问题。随着汽车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一是软件编程带来的安全风险,二是联网接入带来的风险,三是数字化应用带来的风险。

       四。汽车芯片行业应尽快实现自我控制

       2020年底以来,汽车芯片短缺成为全行业热议的话题。一方面,汽车芯片市场长期被欧美厂商垄断,加上疫情期间全球经济低迷,芯片厂商产能受到重创,汽车芯片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芯片需求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芯片短缺打破了车企原有的生产节奏,很多车企不得不停产。可以预见,在未来,如何解决modchip的问题,削弱芯片进口的高度依赖性,是每个车企都面临的一大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董小平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第二支柱产业,营业收入最高,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随着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汽车正在从单纯的车辆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空房、数字化空房转变,对半导体的性能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但总体来看,国内半导体企业还存在对汽车市场需求了解不够、技术积累不足、产品开发经验不足、应用推广不到位、供应能力差等问题。

       董小平表示,汽车半导体供应短缺不仅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汽车行业和半导体行业供需错配的深层次问题。汽车的“缺芯”也让行业充分认识到汽车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为重塑国内汽车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了窗口机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导企业加大对汽车半导体的技术研究,提升汽车半导体生产线的制造能力。引导车辆规范水平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加强优秀整车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营造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愿用、敢用、主动的氛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预计,汽车芯片短缺将在今年二季度达到高峰,并乐观预计下半年开始缓解,预计全年影响平稳,汽车芯片供应有望在2022年年中恢复正常。他建议大力推进芯片企业和汽车企业的创新R·D,分类分阶段推广应用,加强半导体企业对代理商的管控。整车企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链生态,完善和加强芯片产品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和判断。总之,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汽车仪表芯片产业体系。

       以上内容由“爱歌汽车”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百万购车补贴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小米汽车产能”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